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坚果云3个月前 (07-08)vip1529

来来来,敲黑板,划重点: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有哪些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土地利用类型: 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是人类在改造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具有不同利用方向和特点的土地利用类别。

居民住宅地主要用于建造居民居住用房,包括普通住宅用地和豪华住宅用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优势 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草地是指用于放牧或饲养牲畜的土地,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草地可以提供丰富的饲草资源,维持着畜牧业的发展,草地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源、净化空气等功能。水域 水域是指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各种水体在内的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新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土地分为12个一级类、72个二级类。一级类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法律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分为12个一级类、72个二级类。

法律分析:新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是2017年11月1日发布实施的,它规定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及含义,将土地分为12个一级类、72个二级类。一级类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二级类土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旱地等。

法律分析: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现状分类标准 根据新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土地分为12个一级类、72个二级类具体如下:一级类土地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 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

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法律分析: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分类标准如下:一级类设3个,即: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二级类设15个即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新设的“其它农用地”等5个地类共同构成农用地。三级地类设71个,即是在原来两个土地分类的二级地类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而来的。

二调土地分类系统保护的一级类共有**12个**,分别是: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K地类代表可调整地类,其灵活性为规划提供了更多可能;/H代码则体现了对2017年现状分类的合并,形成新的地类结构;/A代码则是独立于二级地类的新类别,相当于二级地类的延伸。/总的来说,三调的引入,不仅在地类分类上更为精确,还为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更为细致和灵活的依据。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法律分析:三调土地三大类:一级类土地共设3个。这三个分别是《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二级类土地共设15个。原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土地中的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和后面新设的“其它农用地”等5个地类共同来构成农用地。三级地类共设71个。

2、A类:城镇等建设用地,包括201城市、202建制镇、204采矿用地和205特殊用地。 B类:村庄建设用地。 C类:规划底图备案前的拆旧复垦、城乡增减挂钩等地块,现状为验收前的地类。 D类:规划底图备案前已办理农转用或拥有土地使用权证,但地类与“三调”不一致的情况。

3、法律分析:按照《三调分类》确定的分类标准,已经查清全国国土空间土地的利用现状,初步形成了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成果。坚持《分类指南》与《三调分类》的统筹衔接,《分类指南》还吸收了国土三调实践成果,进一步融合完善。